2022下半年的第一个告别:VUE要停运,很多网友却舍不得它

电脑 0 227
电脑资讯
cnBeta.com 电脑资讯 发布于 2022年7月2日 09:01
本条新闻为单纯事实消息的时事新闻,转载自cnBeta.com,版权归源站所有,如有侵权,烦请联系我们

访问: 阿里云“无影云电脑” 支持企业快速实现居家办公

官方选择官宣的时间点很有意思,一分钟前后便是上半年与下半年的分割,似乎有种从头再来的寓意在。

3个月后,这款曾经下载量过亿APP将彻底埋进历史的长河。尽管很多人不舍,但VUE押注的VLOG赛道终归没能走通。

在这则告别微博下,大多数网友在惊讶之余都满心充满不舍。

他们很多是五六年的老用户,他们最多的问题是:为什么停运了。当然他们肯定看到了官方的理由“由于项目组战略计划的调整”。

遗憾的另一侧是不舍,“我的所有视频产出都是VUE,相当于程序员的python没有了……”

“有一种心凉了半截的感觉,相当于二次元老宅B站停运了,只能默默祈祷,公司的战略转移是指开发新产品……”

更有人称这是“2022下半年的第一个噩耗,VUE用户的心碎了”。

数百条的评论中,他们讲述自己和VUE的故事,弥漫的是种浓浓的悲伤情绪。

这是“2022下半年的第一个告别”,有网友感叹。

事实上正如一句话所说:一群人的悲伤,是另一群人的狂欢。

能够看出来在VUE官博下留言的基本都是忠实粉丝,从不到200条的评论数量来看,VUE告别带来的轰动并不是特别大。

在这些粉丝之外,另一群体却一边嘴说着“MMP”,一边暗自庆幸。

原来VUE也是vue.js的缩写。而vue.js正是受程序员们喜爱的一套构建用户界面的渐进式框架。

“我还以为饭碗被砸了”,有程序员差点就破防。#VUE发布停运公告#这个话题的创建媒体也向程序员们道歉,试图平息程序员们的愤怒。

似乎为了消除大家的误解,vue.js的作者在今天下午刚发布了2.7新版本。

不过其实更多人已经快忘了VUE的存在。不少人对VUE的印象还停留在视频剪辑工具上。在这部分人看来,如果没有这次的官宣告别,他以为VUE早死过了。

从剪辑工具到VLOG社区

VUE在2016年上线,创始团队三位主创以及大部分员工来自豌豆荚(Android应用市场)。

1.0版本就被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的App Store推荐。当时市场上有很多短视频相关APP,比如小影、美拍、小咖秀、秒拍、快手等等。

当时这些APP的工具属性更强,能够拍摄视频并进行后期编辑,当然也有一些APP也有社区板块,能够让用户拍摄后进行分享。

小影的功能大而全,主打是视频剪辑。美拍、小咖秀、秒拍、快手则是拍摄与社区的结合,不过几者也有不同。

美拍偏向颜值社区,小咖秀是搞笑社区,秒拍则是与微博紧密相连,快手的老铁、草根属性很强。

从当时的市场份额看,市场几乎被秒拍和快手瓜分。

那时短视频和直播开始慢慢展示出爆发力,市场上的相关产品数不胜数。

VUE的特点是它介于大而全的小影以及傻瓜式的美拍之间。VUE弱化了剪辑的难度,它将一段视频拆分称几段拍摄,用户要做的就是分段拍摄后,把几段拼接在一起。

此外,VUE的滤镜、配乐、电影感等也受到用户的喜欢。笔者曾经也VUE的用户,当时它更是纯粹的工具,用户排好、剪好视频,需要下载到手机,然后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其他平台。

在当时的众多同类软件中,VUE简洁的界面和出色的拍摄剪辑效果受到一众用户的喜欢。

很快VUE便引起了资本的注意,拿到了真格基金、贝塔斯曼、九合创投、愉悦资本等机构的投资。

对于VUE的发展,创始人邝飞在创业之初就有了自己的想法。早在创业之初,VUE就打算做社区,当时给天使投资人展示的公司愿景是,“手机用户首选的视频创作和分享平台”。VUE目标就是要成为中国视频版的Instagram。

其实,要从工具到社区的转型理由很简单,就是变现问题。只做免费工具软件是没有“钱”途的,但做社区还可以搏一搏。工具软件转型是必然,但能否成功就不好说了。很多剪辑类软件都销声匿迹了,一闪APP、猫饼等。

2017年,公司开始研究VLOG,到年底时就已经把社区接入方式等设计出来了。

2018年,VUE先是在7月新增了社区功能,后又在12月产品更名为“VUE VLOG”,定位从视频工具正式转向了vlog社区。

当时邝飞判断2019年将是VLOG爆发的一年。事实上,转型VLOG社区后,VUE的发展一度还不错,当时社区的注册用户超过了1200万。2018年12月,APP总安装用户就突破1亿。

2020年9月,VUE VLOG已被腾讯全资收购,作价近5000万美元,且为全现金交易。

而之后不到两年,VUE便宣布停运,VUE押注VLOG赛道宣告失败。

事实上,目前市场也没有一款可以称得上成功的VLOG应用,市场用事实告诉我们短视频最后赢了。

从VUE的失败中,我们得以再度审视VLOG赛道。

VLOG风口终究没吹起来

VLOG是视频博客的简称,这是一个舶来品,最早兴起于Youtube、Facebook等平台,主要是分享生活日常。

与抖音等短视频相比,它时长通常更长,平均大概在3~7分钟或者更长,内容更加具体。

在2018年下半年,VLOG的热度在国内开始飞涨。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欧阳娜娜。

2018年下半年,从欧阳娜娜与头条合作更新《nabi的日常》、李易峰吴磊等流量明星们纷纷拍VLOG开始。

据悉,欧阳娜娜12期的VLOG在全平台的点击量超过了7000万。

为了鼓励更多人参与VLOG创作,微博、B站、抖音等平台都推出了鼓励政策。

一时间VLOG成了众星捧月的风口。但是为什么后来逐渐没人再提VLOG的概念了?

首先从创作上看,相比于短视频,VLOG有一定的创作门槛。无论是制作成本、内容、剪辑等都比短视频要难不少,这注定VLOG的作者群体只是一部分人。难以像短视频那样,基本全民都能拍。

其次,VLOG的选题同质化很严重,而且范围很有限,无非是记录日常生活,美食、旅行等。作品很难保持长时间的高质量更新。

题材有限,受众也就很难放大。除非像明星本来就有很大的粉丝群体,不然一个新人很难做起来。

从市场来看,短视频显然拥有更强劲的发展势头。抖音是2016年9月才起步,2018年1月,日活跃用户数超过3000万;2018年3月,抖音短视频日活跃用户数超过7000万。

从另一个角度看,VLOG的变现模式也并不清晰。

长视频变现模式是会员+广告,短视频是电商+广告,而VLOG呢?

国外VLOG的背后,有着成熟的商业变现模式。以Youtube为例,当一个创作者的频道达到一定规模,Youtube便会为其开通广告增值服务,据估算,当Youtuber的订阅量达到十万级别及以上,基本的生活就能够得到保障。除了平台分成还有产品推广、卖周边等等。

对于国内的VLOG来说,他们的收入最主要的还是广告,当然打赏、礼物也能做一些补充。

不过对于一般创作者来说,拿到商业广告并非易事。对品牌来说,短视频效果来的更快。

创作者赚不到钱就很难坚持下去,单纯靠爱发电是很难把用户量做上去的。平台也没有能力一直向创作者输血,总体而言,VLOG的造血能力不足。

事实上,近几年抖音、B站等短视频平台相继推出免费的剪辑工具,更加挤压了VUE的生存空间。VUE无论是在工具上还是社区上,都不再具有突破的可能。它的停运是意料之中的。

也许几年后就没有再记起VUE,它只是成了风口消停的一个注解。

点赞 0 收藏(0)  分享
0个评论
  • 消灭零评论